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助人圓夢的天使


熱愛單車旅行的朋友都知道,台灣近年有一股單車環島的熱潮。一千多公里的旅程,對台灣人來說,不單是體能和意志的考驗,更是認識自己家園的一種修煉。熱潮的掀起,可追溯至2007年的台灣電影《練習曲》,這部溫暖抒情的電影,以平實的手法記錄聽障少年明相七天六夜的單車環島之旅。一場一個人的環島行、閃爍著赤子之光的旅程,喚醒了多少台灣人心裡的夢。這熱潮,近年也跨過了台灣海峽,感染了不少香港與中國內地的年輕人,當中也包括了不再年輕的自己。

真正令單車旅行愛好者著迷的,其實是日本人石田裕輔著述的87國十萬公里單車遊記《不去會死》。台灣遠流在2008年底出版了《島內出走》一書,當中的慢騎哲學,讓一眾中年車友騷動不已,作者「蛙大 [1]」也是因為有一天偶然讀了《不去會死》,才在2007年的夏天,決定跑去用單車把台灣島完整地環了一圈。《不去會死》中譯本於2006年在台灣出版,石田的單車環球旅程,卻是1995到2002年間的事了。自己的單車旅行,其實開始得更早,大學年代曾單獨在英倫三島作長途單車旅行,當時年少無知,只憑一股衝勁勇往直前,回首再看,其實相當魯莽,不過也慶幸當年有此勇氣,讓自己無悔青春。成為上班族後,太多的顧慮,太多的牽絆,已再沒有如此騎車出走過了。決定到台灣單車環島,可以說,也是嘗試重覓當年的感覺 ,只不過,亦是因為跟朋友的一個「不等價交換」。

朋友阿立[2] 也是一位單車旅行愛好者,在三十歲前夕決定辭掉工作、到南半球各地打工和遊歷,趁年輕去完成自己的旅行和寫作夢想;與此同時,也提出了有趣的「不等價交換」,希望為還未很確定目標、或不滿意現時的生活方式、或正在迷網困惑的朋友做一個示範:趁著還可以的時候去做希望做的事,只要「夠想」和「足夠勇氣」,夢想是會實現的。阿立公開發出邀請:他會在旅程中「為你做一件很想做、但又未能或無法做的事」,但你也要為他做一件事作交換,簡單地說,是交換夢想。

三年前,我們作了第一次的「不等價交換」,亦因此成為朋友。當時拜託阿立,請他寫下對智利帕塔干尼亞這片人間絕美風景的感覺,而作為交換的,是自己盡快完成一本關於香港大自然的書。那一次的交換,其實是取巧,我只是借了這個約定來鞭策自己努力圓夢。不過阿立也毫不介意,因為「不等價交換」的最終目的,不就是鼓勵大家完成自己的夢想?了解到阿立原來也有到台灣單車環島的願望,於是便跟他作了第二次「不等價交換」:我到台灣單車環島,換他正在創作中的澳洲打工與單車遊記。

總覺得,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是應該做的事。「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兩樣」,是喜劇演員周星馳的經典台詞,可是單有夢想而不付諸行動,也只是空想。《島內出走》一書的作者「蛙大」,把周星馳的名句發揚光大,分享了幽默的對聯:

「人生沒有挑戰,那就和鹹魚一般;
 鹹魚沒有翻身,另一面怎麼曬乾?」

夢想,就是沒有做過的事吧,某程度上都帶點挑戰性。就算只是想當條鹹魚,也要當得專業一點,沒有乾透的鹹魚,是會變質腐壞的。翻身,說的就是行動。自己也是個夢想頗多的人,但很慚愧,實現了的卻為數不多。跟很多朋友一樣,並非夢想大得不切實際,也不是能力和信心的問題,就只差那麼一點點的推動力,沒有踏出第一步。阿立的「不等價交換」,沒有什麼資源作後盾,卻就是這麼一種關鍵性的鼓勵,讓人走前一步,實踐夢想。

提到「蛙大」,是因為這次環島之旅最終成行,最後關鍵性地拉一把的,跟他也有關係。蛙大在台灣車友中頗有名氣,是因為《島內出走》一書,也是因為他不遺餘力地推動的「蛙單車環島贊助計畫」;而他自己,作為「蛙咖啡」的創辨人,也是一個很努力、且已成功實現夢想的典型。十七歲就從台北騎到墾丁,縱走了半個台灣島;三十多歲時選擇離開工作了11年的崗位,只為了環島;說他是位單車旅行狂,也不為過。由於對單車旅行、攝影和設計的熱愛,這位網路遊戲設計師毅然告別高薪厚職,在不起眼的台北小巷中創辦了結合冒險、單車旅行和攝影概念的「蛙咖啡」。創業夢想實現了,也積聚了一些資源,便隨即轉過身來,扶一把後來的追夢者:「蛙單車環島贊助計畫」正式登場,十台「蛙單車」,全年365天,免費借予有心圓成環島夢的人。

自己的環島決定來得倉卒,一時間沒法找到可以租用的單車,有台灣朋友建議,不如申請借用蛙單車。蛙單車的贊助對象,主要是資源緊絀的年輕朋友,自己資源尚算充裕,再說年紀距離「年輕」也已經有一段距離,故從沒有想過要申請。出發的日子快到了,仍在為租單車的事頭痛,留意到還剩下一台蛙單車,可能是數量的問題(較少人獨自出發),也可能是檔期的原因(只有12天),一直沒人借用,於是便送出了申請電郵。也許是託阿立的福,同樣是助人圓夢的「不等價交換」得到蛙大的認同,第二天便收到「審核已經通過」的回覆。

在台灣,可以做的公益事業有很多,選擇把資源投入贊助單車環島,明顯是自身的興趣,也是希望鼓勵年青人用環島的方式認識自己的家園。也許有人會問:環島熱潮已經很火了,其實不用再多加鼓勵了吧。的確,《中國時報》近月也報導,某單車龍頭企業的環島相關生意多得應接不暇,無論是出團還是租用單車,也得等半年。我們過著富足生活的這一代人,希望到台灣環島,可能只是為了尋刺激,又或者拿一個可以讓同儕羨慕的紀錄,也許沒有留意,社會上其實還有一些懷有環島夢卻資源緊絀的年輕人,連租一台適合長途旅行的單車也無法負擔。「蛙單車環島贊助計畫」讓有環島夢卻條件較差的年輕朋友都可以實踐夢想,正是我所敬佩的。

「只是希望以一個島內公民的小力量,助人實現大夢想」,是蛙大自謙的說法。人的力量,確有大小之分,蛙大提供的是免費借用的蛙單車,阿立的只能是身體力行的鼓勵,相比社會上五花八門的「圓夢計劃」基金,也許是微不足道。只要願意付出,助他人圓夢,不管力量是如何卑微,在我眼中,都是天使。

-------------------------------------------------
[1] 蛙大:本名楊明晃,台灣攝影/設計/文字創作者,單車旅行愛好者,台北「蛙咖啡」及「蛙單車環島贊助計畫」創辨人。「蛙大」的綽號原為英文「Frog」,源自當兵時擔任的「兩棲蛙人」職務。著有《島內出走》一書(遠流出版社, 2008)。

[2]楊德立: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碩士,曾任中學教師、大學講師及香港有線新聞台主播,離職後到澳洲參加「工作假期計劃」及單車旅行,現於德國柏林自由大學修讀哲學及人文學博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