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時三十分,到達思源埡口時,整頓一下登山背包,做過暖身運動後,大家便魚貫通過登山道閘口。思源埡口是官方的南湖大山登山口,但其實只是710林道的入口,要到達真正的登山口,還要走過6.7公里的林道,爬升約400公尺。昔日砂泥路面的林道,原可通車,但早已因失修而廢棄,林道雖然有點長,中間也有一些因山坡坍塌而必須高繞或下切的路段,但還算平緩好走,正好當做熱身路段。
時值春未,萬物復甦,大自然蓄勢待發的力量,瀰漫於山野,海拔2000公尺針闊葉混生的暖溫帶森林,的確是享受森林浴的好地方。穿梭於林中,香港來的隊友,有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高大的台灣扁柏、雲杉、鐵杉、檜木等針葉林木,是香港沒有的品種,掛滿樹梢的松籮,在香港也極少見到;而闊葉林木及林底植被之中,不少卻是似曾相識的品種,香楠、大吳風草、韓信草、大薊、南蛇棒、夏枯草、紫堇、懸鉤子、杜鵑、...只是細心觀察之下,似是熟悉的植物,很多其實是它們在中高海拔地方的堂兄弟。在香港只能在深山見到的大吳風草(Ligularia japonica ),這裡遍地皆是;看似南蛇棒(Amorphophallus dunnii)的,原來是台灣天南星(Arisaema formosanum);開著紫花的夏枯草,是南湖的高山變種(Prunella vulgaris var. nanhutashanensis)。當然,最賞心悅目的,是林中遍開的志佳陽杜鵑 (也稱南湖大山杜鵑,現已歸入細葉杜鵑Rhododendron noriakianum)。
沿途聽著領隊的斑馬大哥的解說,大家又興高采烈地忙著拍照,步伐也放慢了;因為感冒,壓隊的山鼠看來有點不適,走得較慢,落後在後面的隊友,亦習慣性地以壓隊的步伐為依據。結果多用了近一倍的時間,大隊在接近中午,才到達海拔2333的登山口。斑馬大哥似乎開始有點擔心,以我們的步伐,是否能夠應付之後三天那並不輕鬆的行程。
從登山口開始,山路開始陡上,沿稜線攀上海拔2792公尺的多加屯山,途中的景物,亦開始變化。高大的扁柏、鐵杉、盛開的志佳陽杜鵑,依然陪伴左右,闊葉的品種,卻漸漸被二葉松和玉山箭竹取代。不久山路轉入被稱為「松風嶺」的純二葉松林區,地上撒滿的松針,看似鋪著美麗的鏽紅色地毯,柔軟的感覺,走起來格外的舒適,在林中小休等候隊尾時,索性躺在柔軟的松針上。若不是需要趕路,大家也不願離開呢。
穿出松風嶺,景觀變得開闊,可惜因為雲霧,遠處的雪山諸峰和聖稜線,完全看不見。經過原為無線電中繼站、被稱為「多加屯小鋁屋」的鋁板輕鋼骨小巧避難山屋,越過經常被誤為山頂標高點的水利三角點,再走一段,下午三時左右,終於攀上了海拔2792公尺的多加屯山頂上。藏在箭竹叢中的三等三角點,是日治時代的遺物,離開山路有一段距離,不知道情況的山友,走過了也不知道。
晚上落腳的「新雲稜山莊」,位置在海拔2590公尺,離開多加屯山頂後,山路便一直在陡下,剛才的一輪急攀,其中的200多,感覺好像都是白攀了。下降到海拔2574公尺的木杆鞍部,看到右邊有支路,那是前往南湖溪谷中的山屋的小徑。這一帶是水鹿的棲息地,水鹿喜歡近水的環境,南湖溪山屋附近,就有不少山友曾在晚間見過水鹿出沒。據說雲稜山莊附近,也是一對水鹿的家,不過能否遇上,就要看運氣了。
下午四時半,終於到達了林蔭深處的雲稜山莊,比原定的時間,只晚了半個小時。我們到達多加屯山頂時,仍比計畫中落後了近兩小時,怎麼在後段,一下子卻又追得那麼快呢?哈哈,一點也不奇怪,「上山像死狗,下山轆落樓(1)」,這是不少香港山友的本色,不知道斑馬領隊有沒有察覺到呢?
----------------------
(1) 香港山友間的戲言,港式廣東話,形容登山時累得像老狗般沒精打采,下山時卻健步如飛、像滾下樓梯一般快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