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以山為業、以山為家」的原住民,習慣在空氣稀薄的高海拔活動,不單有著過人的體能與耐力,還有那傳承自祖先的山林智慧,天生就是優秀的高山嚮導。台灣早年的登山隊伍,都會依賴原住民嚮導的協助和帶領,尋找水源和營地,亦會身兼挑夫。到了近代,登山路線大都已修葺完善,很多登山團體也有開辦專業的高山嚮導訓練班,從事高山嚮導的原住民,職能範圍亦已有所變化,因為體能和耐力方面的優勢,主要會負責運送公家物資,也負責打點山上的野炊膳食。登山界中最為人熟悉的原住民高山嚮導,應該是布農族的幸家,因為這個家族的叔伯兄弟三代人,都是從事高山嚮導的工作,老幸、幸爸(小幸的父親)、幸叔和阿幸,嚮導界無人不識。幸叔是小幸的叔父,我第一次來台灣登山時,登的是雪山,照顧我們的,就是幸叔。當然,還有幸家的第三代的代表,年青、爽朗又幽默的小幸,那張經常掛著笑容的臉,不用開口說話,已能感受到他是個樂觀開朗的小伙子。
在登山途中,能夠跟小幸碰面的機會其實並不多,要不就是他一早已經出發上山,為我們張羅山屋的宿位,要不就是要在我們早餐之後留下收拾清理完後,才起步出發。以他的腳力,半個小時便會追上我們,不過打過招呼後,我們未及回過神來,又一溜煙地消失在前面了。看著他背負足100公升的大背包,在崎嶇山路上如履平地,只能寫下「佩服」二字。
每天到達落腳的山屋時,小幸已經在廚房裡為我們張羅晚飯,晚飯後又要趕緊清理,總是在忙個不停,也不好意思打擾他了。不過在晚飯的時候,他定會出來看看我們吃得滿不滿意,第一天飯不夠吃,他又要急忙回廚房煮麵條,之後兩天都增加了飯的量,他也出來看看我們有沒有浪費,說如果吃不完,就罰我們到東峰來回走一趟,回來後準能吃得下。這就是大家唯一能聊幾句的時候了。
第三天下山時,我們回到雲稜山莊過夜,到達時時間尚早,便在山屋裡玩UNO牌,小幸還沒有開始弄晚餐,也走過來看我們玩。他首先帶著有點詭異的笑容,說抓到我們在聚賭,接著已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他說沒有玩過這種牌,我們便向他講解遊戲規則,可惜他很快又要開始準備晚飯,沒大家也只能邊玩牌邊聊了一會。
不過大家也許不知道,小幸除了是位出色的高山嚮導和野炊廚師外,也是一隊著名樂隊「虹谷樂團」的吉他手兼歌手。樂隊的名氣,並不是因為上過什麼流行榜或賣過多少張白金唱片,而是因為這是一隊由部落裡幾個喜好音樂的年輕人組成的原住民樂隊,強調原住民的根、原住民的音樂創作,樂隊經常在不同的原住民慶典中演唱,演出的是搖滾/重金屬樂隊風格,表達的卻主要是原住民的文化內容,在互聯網上看過他們演出的「報戰功」,就是典型的例子。
<照片轉貼自虹谷部落格>
小幸在組團前,已在台中縣市多家酒廊和餐廳駐唱,頗受歡迎,也曾與阿信、范逸臣等歌手組團,演出經驗豐富,除了以電吉他彈唱,也玩貝斯 (低音吉他),還是位吉他及貝斯老師呢。樂團最初由小幸和小文兩兄弟(1)組成,兩兄弟同是樂隊的吉他手,再加上一位鼓手,現在雖然不再擔任主音歌手,兄弟倆間中也會表演合唱。「虹谷」原來是小幸兄弟出生長大的部落名稱,樂團取名虹谷,就是為了紀念這個孕育他們成長的地方,而樂隊的轉化,原來也是因為對家鄉的深厚感情。1999年921大地震後,兄弟倆看到家鄉災情嚴重,決定放下台中的音樂事業,回家鄉幫忙重整破碎的家園,但他們對音樂的熱誠,並未就此衰減,在業餘繼續他們熱愛的音樂外,亦因為重新接觸家鄉的傳統歌謠,再次受到壯麗河山的洗禮,令他們的音樂創作,添增更多的傳統和大地元素。
<照片轉貼自虹谷部落格>
原住民音樂人在台灣流行音樂界闖出名堂,本來就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張惠妹(卑南族)、張震嶽(阿美族)、王宏恩(布農族)、動力火車(排灣族)和潘美辰(西拉雅族)等,都是連香港人也熟悉的原住民歌手,當然還有近期因為主演「海角七號」而人氣急升的范逸臣(阿美族)。具原住民血統的著名歌手,其實還有偶像派的羅志祥(阿美族)、言承旭、周渝民、徐若瑄(泰雅族)等,以及殿堂級的前輩湯蘭花、沈文程、高勝美等等。跟有留意台灣樂壇的香港朋友談起,原來他們也不知道這些歌手的原住民背景,其實這並不奇怪,除了張惠妹、王宏恩等幾位之外,其他的歌手,都不會刻意強調他們的原住民血統(2)。
張惠妹是其中一位我最欣賞的台灣歌手,欣賞她那高昂寬厚的嗓音,也欣賞她的不忘本。阿妹的音樂和演出,並沒有融合太多的原住民特色,所以有人說她對推廣原住民文化,貢獻並不是很大,不過以她在樂壇的地位,仍然能一直強調原住民身份,也難得她歷年來仍繼續參與部落慶典,在原住民歌手中,可以能說是開了先河,讓更多原住民藝人可以自豪地表達自己的身份,其實也是間接的貢獻。
有人說,原住民歌手個個能歌善舞,因為天生就是好材料。台灣原住民的生活習慣,其實與不少中國內地的少數民族很相似,就是做任何事情,都會唱歌。耕種、放牧、洗衣、吃飯都會唱起來,可以說是一生下來,就已經開始訓練嗓子,那有唱得不好的道理,音樂就是他們的另一種語言,音樂已經完全融合在生活中。台灣原住民當中,最先為國際間認識的,是以「八部合音」聞名於世的布農族,每年十一至十二月間,布農族人會舉行小米播種祭,祈求小米豐收,社裡的男子圍成一圈,以虔敬的心情合唱小米豐收的祈禱歌。歌聲先以四部合音開始,音域漸漸升高,到某一個層次,會出現八個不同的音階,因此稱之為「八部合音」,這種和音方式,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堪稱世界音樂的瑰寶。布農族的小幸與音樂結緣,似乎絕對是必然的事。
在山上的時候,還未知道小幸原來是位專業音樂人,否則一定會請他露兩手呢。
-------------------------------------
(1) 小幸(KIMAN基曼),本名幸尚慈,布農族,虹谷樂團團長兼吉他手;小文(DIAN),本名幸尚文,布農族,虹谷樂團吉他手。
(2) 根據一些統計,因為歷史的因素,85~90%的台灣人,或多或少都有原住民血統。在那個戰亂的年代,退守台灣的國民黨老兵,娶原住民女子為妻,似乎是常態。因為經濟的因素,他們可選擇的結婚對象,只能侷限於貧窮家庭及當時更為貧困的原住民。兩族聯姻,完全是社會階級中弱勢與弱勢社群間因地制宜的結合,雙方既是互補,也是各取所需,因此眷村中老兵爸爸加原住民媽媽的家庭組合,十分普遍。也因為這種情況,此後就算是兩情相悅、並非基於經濟理由的兩族聯姻,也難免被人聯想成典型的眷村結合,子女們不會刻意強調自己的血統,免受社會的異樣眼光,也是人之常情。過往原往民受到種種歧視,現在社會環境改變,原往民可以站起來,以自己的血統為榮,反觀並非100%原住民血統的混血兒,仍是處於尷尬的局面。
博友留言選錄 -
我覺得這個數字可能高得有些誇張 , 至少很可惜,我週遭從不知道有原住民血統的朋友(當然,也有可能只是人家沒告訴我) 。我想,這個統計數字如果只放在東台灣會比較接近 。平均下來,我認為是高估的。許多原住民朋友的歌聲真的很棒 , 還有幾個族以輪廓深邃的俊男美女著稱, 如果他們不是長期以來受到不同程度的壓迫和不平等待遇, 相信他們的成就會更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