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9日 星期日

雲流.花舞.南湖(一) – 湖山緣


1924年,英國探險家馬洛里(George Herbert Leigh Mallory) 在出征珠穆朗瑪峰前,被問到為什麼要攀登這座山,他就說出了這句常人不易理解的名言:「因為山在那裡。」不過對於喜愛登山的朋友來說,在選擇爬哪一座山的時候,總有一些明確的原因,有的是為了這座山的名氣,有的是為了它的難度,有的是為了它的美。當然,也有的只是為了一些難以言喻的感覺。在互聯網上與山友交流的時候,曾被台灣的山友問到,下一次來台灣登山,最希望登的是哪一座?我想也沒有想就回答了,是「南湖大山」。

為什麼是南湖大山呢?其實我自己也說不清楚。是因為「台灣五岳」的名氣?倒也不是,台灣第一高峰的玉山,在自己名單上排的位置就不高。是因為行程的難度和挑戰性?自己從來就是個捨難取最易的人,沒有特別的原因,我是不會無緣無故的折騰自己,況且登南湖大山的行程只是稍長,對體力有一點要求,若論難與險,在台灣百岳之中,恐怕還排不到前十名吧。是為了那雄奇壯麗的山色?老實說,雖然也曾聽說過南湖大山的美,但亦只是在決定了出發之後,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通過其他山友的照片,才間接目睹它的姿容。以上的原因,可能每一樣都有一點,也可能什麼都不是,如果硬要說出一個肯定的答案,那麼得從兩年前說起。


零七年的聖誕節,第一次到台灣登山,登的是雪山。在山上眺望中央山脈北段諸峰,最吸引目光的,是中央尖。登山途中開始下雪,在回到登山口的時候,群峰都已經白了頭,不過這時最為觸目的,卻是南湖主峰,那時候我對南湖大山可謂一無所知,連是否有路可循、難度如何、需要多少時間等等,通通都不清楚,但就有了這樣的想法:這就是我下一次來台灣要登的山了。不過因為種種原因,總是與南湖大山失之交臂:第二次到台灣登山,登的卻是北大武山;去年秋天計劃了用一個星期縱走南湖大山的行程,最後亦變成了尼泊爾的「安娜普納大環路線」。

今年四月的復活節假期,決定再到台灣登山,不過能否一嘗所願,登上南湖群峰,還是有很多的變數。因為自己沒有時間安排一切,到台灣登山,還是會依賴當地登山社代為安排,參加定期出發的登山團隊。參加登山團隊,活動很多時候會因為人數不足而取消,而且今年的復活節假期,剛巧也沒有登南湖大山的活動,唯一的途徑,就是湊足最少15個參加者的人數,包一個團隊,就可以按自已選擇的日子出發。香港沒有海拔超過一千的大山,對於到台灣登真正的大山,香港山友之中,不少都有很大興趣,所以當我提出了要到台灣登山,很快就湊足了20個的參加人數。只是香港山友大部分都沒有登大山的經驗,擔心自己體力不足,也擔心高山反應,而南湖大山的路線,對登山者的能力有一定要求,並非適合新手的選擇。經過一番考慮之後,部分山友還是退出了,堅持留下的山友,則抓緊時間作鍛鍊,為登山作好準備。因為大家的支持,十九人的登山團隊,還是如期出發了。

登山行程中,最難控制的,還是天氣,四月份是台灣的梅雨季節,山上氣溫仍頗低,濕度高,經常霧氣蒸騰,是正常不過。天朗氣清的日子固然難得,突如其來的大雨,又冷又濕,教人難受,路上變得濕滑泥濘,亦會令登山時難度大增,就算勉強上得了山,什麼也看不見,也是沒有意思。慶幸幸運之神繼續眷顧著我們,出發前一個星期的天氣預報:在山上的五天,首尾兩天是「多雲時晴」,中段的日子? 「天晴;降雨率,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